服貿己非服貿,你還在想著藍綠嗎?(4) (0402修正版)
(屬純恐中的白話文章,不具學術價值或邏輯分析,慎入)

多數研究兩岸關係的台灣學者同意,兩岸終究走向統一 (這是小國的悲哀)
但是經過幾天發展,也思索過台灣目前所處的困境 (請參考先前3篇文章)
一個常態的民主國家
看到35萬民眾自發走出街頭
應該要對於服貿有所警惕
但馬總統仍執意要在今年六月過關
我不相信總統看到330遊行民眾之多會沒有任何壓力
我更怕的是他對北京是否有何承諾,讓他必須違反民主常態而忽視本次遊行民眾之擔憂⋯⋯
否則,這麼多民眾出來了,有疑慮了
總統為何持續堅持不退服貿

台灣除了和中國自由貿易之外
為何不能向他國同時展開
誰說台灣要經由中國走向全世界
為何台灣不能從全世界走向中國

一份美國研究指出
近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只是更增長其軍事預算
中國軍事預算的擴大,目的在於維持政權的更為穩定
這些少數人 (既得利益者) 怎有可能進行制度改革,朝向民主呢?
(歷史上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愈發展,改革或是革命愈少見;看看近期革命或類革命國家,多數都是經濟處於低潮)

存著要以台灣民主讓中國改革開放,無異是天真、幼稚及幻想
(去看看中國經濟發展之後的措施,民主只是口號,維繫政權才是真的)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
兩岸服貿是真的貿易自由化嗎?
台灣真要受迫於中國從而鎖國
從而走向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方向?
服貿已不是之前違反民主違反程序違反自由貿易的世界浪潮這麼簡單
看看支持服貿的,多數都是企業財團、生活無虞及維繫政權者 (當然也有學界、社會精英、勞動團體等支持)
今日還出現黑道支持服貿
(台灣政治學之新鐵三角:維繫政權者、財團及黑道)

如果現在不抗爭
我想「以經促統」之後,就沒機會抗爭了
中資入主的 中國時報 中天新聞 中視新聞 旺報
是否宣告將來我們只看得到偏中的報導
從而看不到多元的批判
其實自由、三立、民視何嘗不是,但如果這三家媒體可在中國開設並不受限制可發表任何新聞,我第一個挺服貿!

再從出版業來說,台灣到大陸出版會不會被審核過嚴而許多言論無法暢行,大陸來台灣卻可出版任何言論。
大陸電影在開放後一年可在台播15片,但台灣的KANO、賽德克,可在大陸播放嗎?
將來中資買了飯店餐廳客運,陸客來台都是這些中資賺走,陸客只買鳳梨酥太陽餅,相對的,台灣旅遊業到大陸要向地方行賄,路線規劃被限制!
只要將來「服貿」的設計可以避免這些情形 (還有更多如電信業、媒體業....等) 都能在對等之下解決,一定支持服貿!

以上
如果這是人民選擇
如果兩邊都是極端
你要中天還是民視
你要專制還是自由
你要中國還是台灣
不是反中也不是反馬
"恐"中才是主要的疑慮,因為實質的不對等深藏在協議之中,以及現今兩岸不同體制之中
就留給全民選擇吧!
(最後我仍會接受多數意見)

一個小小的我,只能作一個最後一口氣的抗爭

看看現今香港的言論自由吧!
現今香港若要再成立新的媒體,難度很高
香港民眾要佔中環,中國嚴正關切

引用一段美國Perry Link教授的觀察:香港是受共產黨的「和平演變」比較明顯的例子。這一點在新聞自由上能看得最清楚。1997年之後,儘管鄧小平當初承諾「五十年不變」,但事實上不到十年就產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傳播媒體方面。北京政府基本上以兩種方式去影響新聞自由。首先是購買媒體,然後對買不到的媒體採用商業力量施加壓力,壓縮其生存的空間。第二個,而且還是更有效的方法則是針對個別記者、編輯製造「自我審查」,也就是利用各種威脅手段,讓說真話的人必須付出代價,新聞工作者的理想和利益於是被對立起來,人人得開始「打自己的算盤」,越來越少人敢提「六四」、「法輪功」、「達賴喇嘛」、「維吾爾」、「台獨」等北京政權不喜歡的詞彙。這種自我審查,一開始,編輯和記者都意識到,但日子久了,就變成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說謊於是變成一種「很自然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對媒體生態造成衝擊,更令人擔心的是,它使得社會大眾被謊言所蒙蔽,越來越沒辦法接近真相。中國大陸好幾十年來就是這樣,香港也開始走這條路了。林教授認為台灣人民應該問自己:「要不要走這條路?」不要的話,早說「不」比晚說「不」來得好。

多看看吧!

不是藍綠的思考!

這次是「生活的選擇」及「存在台灣所呼吸到的自由空氣」

服貿己非服貿,你還在想著藍綠嗎?

(屬純恐中的白話文章,不具學術價值或邏輯分析,但如果往後服貿的設計可達到自由與專制國家間處於實質不對等的預防機制,相信服貿是利大於弊。最後,仍然尊重多數人民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