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民主的真諦還很遙遠!(課綱微調之淺見)
民主貴在「包容異己」及「選擇」
選舉式或公投式的「贏者全拿」只不過是民主最表象的方式
我們似乎只達到這樣的水準!
90年代,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讓民眾「選擇」拒絕
即使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也是因為三分天下使然
2004年於是打出新中間路線的調整
前陣子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讓民眾「選擇」拒絕
民調急速下降後,迫使洪調整一中主張
透過「選擇」,我們看到了民主的力量
起初,馬政府的課綱微調是一種強迫式的接受
沒有「選擇」
課綱委員的適格性、程序的不合法,都讓學生佔領教育部的行動有著正當性
然而,當前天教育部長吳思華與學生坐下來會談時
我看到了契機
一個「包容異己」及「選擇」的民主真諦
政府已從強迫式接受,退讓到的新舊課綱併行
深深以為學生可以接受這樣的條件
以此要求教育部從新發文到各校高中,新舊課綱的決定權由各校決定
技巧性地把戰場轉向全國高中校方、學生、家長,甚至社會大眾
持續宣揚舊課綱的意義與理念,以理性及感性說服大家
讓他們「選擇」舊課綱
久而久之,新課綱如果沒有市場,就會逐漸淡出
這樣的各自努力宣揚各自所支持的新舊課綱
說服社會大眾「選擇」,一決勝負
比起持續抗爭或動不動就公投的想法
更具有民主真諦的展現!
當然,僅是個人淺見
身為台灣人
只想看到一個「包容異己」及「選擇」的民主解決
否則,換黨執政後,還不是一樣的局面!
(本文放在fb後,同學留言後記:呵呵,這個樓怎麼愈蓋愈歪啊....竟然蓋到美國去了!成功並不代表著一定要擊垮對方,尤其當對方手握諾大的資源與權力時。同學似乎都用政黨、藍綠或萬惡政府的二分法思維來看這件事,拋開這些,再拉高一點試著想想,當你正面無法擊垮政府時(如退回課綱或暫緩),是否可進入它的情境(新舊併行),另闢戰場重新開創自己的天地。焦點放在選擇課綱的利害關係人身上,在會談中要求教育部保證讓利害關係人有選擇權以及考試時的公平性,在一個平等競爭的基礎上一決勝負,這樣的平等性其實是斷了政府手上握有的行政資源與權力,因為這是一場民主「選擇」的戰爭!訴諸利害關係人「選擇」舊版本,如此不也是勝利的一種,況且又有民意基礎!如果只是要政府接受撤回或暫緩,這不也是和政府當初要強迫人民接受新課綱一樣嗎?況且也有部分人接受新課綱,對他們的尊重呢?當我們力量小無法擊垮別人時,我們更要利用偶發的新契機,轉向訴諸更多實質的支援來成就這一切,這樣的成功比起手握資源霸凌式的使人屆服更為有力量。在這個社會上很多成功的人,並不全然都是正面擊垮他人的,與人相處上也是如此。阿彌陀佛....阿門.....純意見分享,懂我在說什麼的同學就默默的,不懂的就隨你的意志,因為純意見分享,不再回應!)